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哪些
銀行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是做一個風險測評,根據風險測評結果選擇風險等級對應的理財產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哪些,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哪些
其一是自身發行產品,由銷售銀行自身發行的,一般來說安全度更高一些,投資者需要看其發行主體的經營能力和投資標的的風險與收益情況。銀行理財主要對象包括短期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以及協議存款等期限短、風險低的金融工具在本金償還日,銀行足額償付個人投資者的本金。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
其二是銀行代銷產品,即銀行代替其他機構銷售的產品,這類產品投資者一定要分辨清楚,它的發行主體和經營能力,信用狀況缺一不可。
銀行理財利率一般是多少
4%左右,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大都是4%-5%,高的也可能高達10%以上,低的也可能虧本,因為新規之后理財產品都是不保本的,并且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往往成正比。
理財產品和年化收益率都是不同的,所以銀行理財利息的多少需要以投資者實際購買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為準。銀行收益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并不保證收益,所以購買之前需要考慮清楚,因為風險與收益并存。
在考慮收益的時候應同時考慮到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若是不能承擔一點風險,建議選擇銀行定期存款,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在2%-4%之間。
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理財產品說明書,里面包含了理財產品的日收益、累計收益、持倉收益、持倉收益率、收益趨勢/業績走勢、單位凈值/七日年化收益率等。
銀行理財產品靠譜嗎
1、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根據新發布的資管新規內容,要求保本的理財產品逐漸退出市場,所以現在市面上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投資有可能虧損本金。
2、是否屬于代售理財產品:在銀行推銷的理財產品中,有部分屬于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產品,這類產品比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風險要大,大家在購買之前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辨別產品是否屬于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由銀行推出的,盡管有銀行信用來背書,但是理財本身就是有風險的,因此會有虧損的可能。建議用戶在投資理財之前要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為什么不建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1、不保本
銀行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所以存在虧本的可能性,并且與銀行存款相比,其風險性較高。因為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基金、股票以及債券等金融市場,所以其收益會跟這些標的波動有關,當投資標的下跌時,投資者就會虧損。再一個銀行理財產品不受存款保險保障,如果出現暴雷現象,那么投資者很有可能血本無歸。
2、手續費較高
銀行中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是代銷產品,所以在理財產品本身的手續費的基礎上,還會有銀行所受的代理費用,費用相對來說較高。
3、流動性較差
某些銀行理財產品是會有一定的投資期限的,在此期限期間,投資者可能無法進行贖回操作,那么就大大降低了產品的流動性。如果投資者有急用資金的情況出現的話,那么無法取出。
4、過于追求收益
這個主要是來自投資者自身導致的虧損風險。有些投資者不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盲目跟風購買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只考慮收益,這樣是極容易產生虧損的情況的。對于只考慮收益性的投資者,不建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