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分配的程序
安置房的房屋面積通常比較小,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而回遷房的房屋面積則相對較大,一般在80平方米以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置房分配的程序,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安置房分配的程序
1、領表填表:申請人持房管部門出具的代管信托房退管證明、戶籍證明、身份證原件向市公房管理中心領取《申請表》,并按要求如實填寫;
2、居委會蓋章:退管房所在地居委會確認蓋章;
3、提交申請:向市公房管理中心提交申請;
4、初審復審公示:市公房管理中心入戶調查初審,市國土房產局復審并組織公示15日;
5、簽訂使用權清退協議:申請戶和退管房業主(代理人)就使用權清退問題協商一致后,共同到市公房管理中心簽訂《使用權清退協議書》;
6、選房:根據選房規則選房;
7、簽訂合同:與市公房管理中心簽訂安置房租賃合同,憑租賃合同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憑市公房管理中心開具的《安置房入住通知書》辦理入住手續;
8、退還使用權:申請戶按約定搬離騰退退管房,歸還退管房使用權。該問題涉及到的相關文件:《申請表》《使用權清退協議書》《安置房入住通知書》。
購買拆遷安置房有哪些風險
1、分配風險。家庭成員內部可能對拆遷安置房的分配有異議,萬一協商不成,可能起訴到法院解決,最終確定的合法權益人是誰還無法確定。
2、產權風險。無產權的拆遷安置房可能因其他原因導致無法辦理產權證。
3、購買風險。因交易時間漫長,房價變動可能性大,如果出售方為謀取更大利益,將房屋房價賣給他人,并在可以過戶交易時先行過戶給他人,那么購買方就很難實現購房,只能主張債權。
4、房屋查封風險。在購買方等待過戶的漫長時間內,有可能發生因出售方自身債務糾紛,導致房屋被債權人申請法院查封。
購買安置房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1、明確房屋的土地類型及性質。要確定是集體土地還是國有土地,要是集體土地的非集體組織成員,用于非自住目的,建議慎重購買,所以這類房屋,集體組織成員的權益才會受到保護,要是非集體組織成員,再拆遷的話可能不會得到賠償。
2、明確房屋對安置的拆遷對象有無限制或政策補貼。對于現在的“城中村”改造,由于是集體組織建造的,對安置對象有著明確限制。
3、房屋的權利人。要確定房屋的獨有還是共有,如果是共有,購房協議的出賣方,一定要是全體共有人的真實名字,而且要在協議上簽字或有授權委托書。
4、相關費用的繳納。這種房屋一般都涉及到土地取得類型由劃撥變更為出讓,過戶涉及土地出讓金的補繳。
安置房買賣合法嗎
1、安置房在五年之內是不能進行買賣的。這是法律規定的,如果安置房未滿五年就將其進行買賣則就是違法的。所以如果它不到五年是不能買賣的。
2、由于安置房各個市地政策不一,因地制宜,所以這些規定也并不是硬性的,對于安置房來說,國家對這種買賣交易是不允許的,換句話說就是非法的,所以這種情況下簽的過戶合同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至于公證,也是做不了的,到時候房子還是賣方的,如果人家反悔,最多把房款返還給您,再或者搭您點利息,要是一旦出現糾紛就麻煩了。
3、對于尚未住滿5年的安置房,政策規定不允許按市場價格出售。因此,確需出售此類安置房的業主,以不高于購買時的單價出售,并且只能出售給符合安置房購買條件的家庭或由相關部門收購。
